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朱乐耕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陶瓷美的创造——记朱乐耕和他的五彩艺术

2013-06-03 15:55:55 来源:景德镇陶瓷学院作者:田自秉
A-A+

  摘要:朱乐耕的工艺美术作品既具有民族民间的传统因素,又具有时代的特点,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两个向度,体现了陶瓷美术的发展辨证观。

  在诸多的工艺美术种类中,我对陶瓷工艺有着特别的热爱。其原因,不只是由于陶瓷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和创造,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的代表,体现了中华民族工艺文化的光彩;而且,由于陶瓷本身所具有的造型美、釉色美、彩绘美、工巧美,它将人们引进了一个美的世界。

  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证明,我国原始的陶器已经有万年的历史了。新石器时代我国黄河中上游发展的彩陶,那彩绘精美,风格各异的各个时期的优秀制品,为我国的远古工艺文化创造了丰富的艺术成果,至今仍为全世界人们所惊叹。自从东汉后期我国的瓷器制作基本完成以后,优美的青瓷曾长期为人们所重视、所追求。它的类玉类冰的美学效果,作为一种纯洁和高雅,和古代崇奉玉器的哲学观念结合起来。许多诗人墨客为青瓷而咏颂和赞美。“千峰翠色”,“春水”,“绿云”,“古镜破苔”,“揽翠融青”等等,使人们陶冶在古代工艺美的意境中。宋代陶瓷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各地名窑兴起,独具特色。定窑、景德镇窑之清秀;汝窑、耀州窑、龙泉窑之浑厚;哥窑、官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建窑之淳朴;磁州窑、吉州窑之浓厚的民间特色。他们百花齐放,显现各自工艺美术的风格美。如果说,宋代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第一次生产高峰;那么,明清以来的陶瓷工艺的各式彩绘,不论是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珐琅彩等,则是绚烂多姿,是陶瓷工艺以彩绘为重点的第二次发展高潮。而我国陶瓷工艺的第三次发展盛期呢?我认为,应当是现在的开始。因为,目前我国陶瓷工艺不只生产遍布全国,传统的、民间的、现代的陶瓷品种极多,且陶瓷的工巧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科学的发达,技术的进步,已使陶瓷工艺增添了腾飞的翅膀;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现在已经涌现了一大批陶瓷工艺的优秀的创造人才。这是一股新生的力量,是一支创造陶瓷美的队伍,也是一支具有开拓精神的队伍。我所了解的,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家朱乐耕,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朱乐耕出生在陶瓷世家,从小就受到陶瓷艺术的深刻影响,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对于陶瓷艺术具有深厚的情感,结下了不解之缘。朱乐耕对陶瓷工艺的掌握是全面的,但是他认识到五彩艺术刚劲挺拔、色泽丰富,具有更深邃的美学意境,最能体现中国工艺文化的艺术特色。于是他专心致志地从事五彩艺术的研究工作,在攻读硕士学位时,便在导师施于人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写就了《论景德镇五彩》的学术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五彩,一般称古彩,它是在明代五彩的基础上发展的一个陶瓷彩绘品种,在清代康熙时期十分流行,形成在此时期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康熙五彩(古彩)较之明代五彩更为提高。在色彩方面,除了红、黄、绿等色调外,还增加了蓝彩和黑彩,而且还创造了用黄、黑、珊瑚红等衬地的色地五彩,更加增添了彩绘装饰画面的变化。在题材上,打破了只是以花鸟、风景为装饰内容,采用了仕女、耕织图、小说故事、刀马人等为题材,别具一格,其中以刀马人最有特色。而凤尾瓶、花斛、方瓶、棒槌瓶等造型,则具有康熙时期的代表性。

  古彩的艺术特点,可以用刚劲、清澈、明艳三个词来形容。所谓刚劲,即是它笔力强健挺拔。它与以后雍正时期的粉彩的淡雅形成对比;因而,人们把古彩称为硬彩,而把粉彩称为软彩。所谓清澈,就是它色泽透亮,它用平涂的方法直接彩绘各色彩料,固然有装饰工艺发展的因素,但它盛行在清代前期的康熙时代,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所形成的特点的审美要求有关。我国在清代康熙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亚洲大国,版图的扩大、边疆的安定、民族的团结,经济上“摊丁入亩”的实施,手工业中“匠籍”的废除,所以这一些,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兴盛和繁荣,所以史学家也有称为“治平”时期。这样的社会局面,也会产生一种强劲感的意识形态和明澈的精神气度,因而,反映在工艺美术上,出现刚劲、清澈、明艳的审美要求和时代风尚,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劲健、凝重、明快的素质。朱乐耕正是从这些认识出发,把握着民族艺术的特色。而古彩,也正是这种精神要求的体现。

  朱乐耕的艺术道路,是从传统、从民间艺术出发,而又走向现代生活的道路。他认识到,要创造出优秀的陶瓷工艺品,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要了解广大人民的心声,产生强烈的生活感受。于是,他刻苦学习,熟悉生活;他的足迹走边了祖国的南北东西,越涉过多少山山水水。他到过大西北,在西安半坡,从彩陶艺术中体会到在人类天真时期一种纯真而富于劳动节奏的伛韵律美;在秦始皇兵马俑坑,看到那威武壮丽的气势;在丝绸之路,感受到中外交往的悠久文明;在陕北,在河南,看到民间剪纸和刺绣的质朴的美;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历过纯真而又丰富激情的民族生活;在江南,他被哺育在秀丽的水乡和明媚的山光之中。从时间观念看,他看到了祖国历史长河中文明的光彩;从空见观念看,他感受到了祖国不同地区的人情风貌;他还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他认识到,传统和未来是相联系的。民族民间艺术,是艺术创作的滋养,它不只表现了人民的精神世界,而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只有民族化的艺术,才能具有国际意义。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发展,因此,艺术又必须表现现代化,使其具有时代美。这就在工艺美术创造中,表现出两个向度,一是要民族民间的传统因素,一是要有时代的特色。这就是朱乐耕的工艺美术辨证观。而更重要的,他还从深层领域去把握世界,创造陶瓷美的工艺形象。这具体体现在他的艺术实践和艺术作品中。

  五彩天宇瓶《风筝》1990年在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精品大赛中,容获金杯奖;全国陶瓷艺术评比一等奖。这件瓷瓶高及人腰,中间微微鼓起;在造型上,它打破了直线的单调,使形体产生变化;在装饰上,它表现了一群天真烂漫的儿童,在欢快地放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龙凤风筝、如意风筝、八卦风筝等等,这本身已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民间风筝艺术地展示;在构图上,采用了传统的散点透视和平面装饰的表现手法,这也许是从汉画艺术中的“不留余白”的特点得到了启示,儿童与风筝穿插交替,呼应点缀,使纹样匀称地布满装饰画面。儿童题材在我国传统艺术中常被采用,宋代陶瓷装饰中孩儿攀枝、童子戏花、孩儿追鸭、打陀螺、骑竹马,还有那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制作的孩儿枕,都饶有风趣;以及明清时代的婴戏图、百子图等,在陶瓷、织绣中均大量出现。朱乐耕运用这个题材,除了表现儿童的纯真,也正是表现人们的一种希望,一种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五彩柱型瓶《苗家风情》,是朱乐耕的又一件优秀作品,在工艺美术第八届百花奖中,荣获一等奖和景德镇陶瓷美术第四届百花奖的一等奖。《苗家风情》表现了以丰收为主题的各种生活情趣,它用分割法组成三个装饰画面,苗族人民的各种文化活动,妇女们精巧的服饰打扮,五彩树下儿童们怡然自若,以及归牛背上栖息的安详小鸟,这诗一般的意境,令人陶醉在淳朴而富于热情的生活当中。彩绘用红绿对比形成明艳的艺术效果,而柱状的瓶颈附上一对活环的双耳,既有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感。我想这件优秀作品所表现的核心在与情,文字未能表达,因为它无法超出作品本身。选用这个题材,作者的内心应当是出于这一点。现代许多国家已进入了工业化、大工业的生产,快速、系列、规范化、物质化,在一种富于理性的社会生活里,人们又感到精神世界的重要。西方的工艺思潮,从功能主义到后现代派,正是说明这种从理性到感性的复归,人们要求自然化、人性化。而在民族民间艺术中,由于较少受到近代唯理性主义思潮的冲击,所以富于淳朴的情趣而显出它更为珍贵的艺术光彩。朱乐耕的这种构思,显然是出于对于现代生活的新的理解。

  我也喜欢五彩橄榄瓶《梅》,这件作品现为日本大阪中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所藏。这个五彩瓶可以看出是传统梅瓶的提炼,造型优美。梅枝的表现,巧妙地运用橄榄型的直立面的空间,使枝干不是纵横交叉,而是挺然向上丛生;朵朵清秀的梅花盛开在枝丛中,表现了一种高洁、坚韧、清澹的特色。梅的枝干也渐见靠拢,使我们感到一种生命力,一种在酷寒下不可遏止的无限的生命力。与其说这是一种美的创造,不如说这是一种力的表现。力,是我们中华民族所以长期延续发展兴盛的精神因素。这种力,形成一种双向结构,一方面,它是一种内向的凝聚力,表现为多民族的统一与和谐,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一方面,它是一种外向的求新力,进取、向上、开拓、追求生活,朱乐耕是从这种哲学思想中领悟到一种民族的精神实质,表现出他对内心的刻画。

  此外,朱乐耕还有许多优秀的五彩陶瓷获奖作品,这里不能一一做详细介绍。如五彩花槲瓶《寓言故事》,获国际精品大赛三等奖,景德镇预选赛一等奖,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五彩八方瓶《英雄人物》,获景德镇陶瓷美术第四届百花奖一等奖;五彩花蕾瓶《采莲》,获景德镇陶瓷美术第四届百花奖一等奖等等。

  朱乐耕在陶瓷美术上的成就,除了以五彩作为他的重点研究项目外,也涉及对于青花及其他品种的创作。我所见到的他的青花山水梅瓶、青花山水葫芦瓶、青花鸟雀橄榄瓶,以及青花人物杯盘,都别具一格,十分优美。

  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朱乐耕除了具有艺术的理想,还在于他的工艺实践。他认识到,工艺美术创造不只是一种美术设计,而且还要通过物质制造,最终成为物化实体;设计不是创作的完成,而在制作过程中,往往还能产生设计所不能体现,以及未能掌握的艺术效果。由于他重视设计与制作的结合,所以他尽力追求运用物质和技术手段,以丰富工艺美术的艺术语言。

  朱乐耕充满毅力,意志坚强,刻苦勤奋。他满手是泥巴,浑身是泥浆,他的家室就是陶瓷作坊;时间对于他是不够用的,他说能够买到一些时间就好了。他孜孜追求陶瓷的美,创造陶瓷的美;其实,他追求的不只是艺术的价值,而是人生的价值。我预期我国陶瓷工艺发展的第三次盛期的到来,从年轻一代陶瓷艺术家朱乐耕的身上,我已看到这个盛期的光点。

《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91年第12卷第一期

作者:田自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朱乐耕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